環境檢查:
確保實驗室溫度穩定在15-30℃范圍內
相對濕度控制在30%-80%之間
檢查儀器周圍通風良好,無強電磁干擾源
電源檢查:
確認電源電壓穩定(220V±10%)
檢查接地線連接可靠
建議配備不間斷電源(UPS)
耗材準備:
準備足量超純水(電阻率≥18.2MΩ·cm)
檢查淋洗液存量并提前配制
準備足夠量色譜柱保護液
系統啟動順序:
先開啟電子設備(檢測器、數據處理系統)
再啟動輸液泵等機械部件
最后開啟檢測器光源
系統平衡:
以低流速(0.2-0.5mL/min)啟動泵
逐步提高至工作流速
平衡時間不少于30分鐘
基線檢查:
觀察基線噪聲應<1mV
檢查基線漂移應<0.1mV/min
確認無異常峰出現
樣品前處理:
確保樣品溶解并無顆粒物
過0.22μm濾膜過濾
避免使用含有機溶劑的樣品
進樣操作:
進樣前用樣品沖洗進樣針3-5次
進樣體積不超過定量環容量的80%
避免氣泡進入系統
分析方法選擇:
根據待測離子選擇合適色譜柱
優化淋洗液濃度和流速
設置合適的檢測器參數
日常使用要點:
避免泵頭干運轉
更換溶劑時先停泵
定期檢查柱塞桿密封圈
壓力監控:
記錄正常工作壓力范圍
壓力波動應<5%
異常升高時立即排查原因
溶劑管理:
使用前脫氣處理
避免使用含顆粒物的溶劑
不同溶劑更換時充分沖洗
使用條件控制:
嚴格控制在柱溫范圍內使用
避免pH值超出規定范圍
防止有機溶劑濃度超標
污染預防:
樣品必須充分前處理
使用保護柱延長壽命
定期反向沖洗色譜柱
保存方法:
長期不用時按說明書保存
避免干燥保存
定期用保存液沖洗
電導檢測器:
保持電極清潔
定期檢查電極響應
避免氣泡進入檢測池
紫外檢測器:
定期檢查光源強度
保持流通池清潔
避免長時間高靈敏度運行
抑制器維護:
按規程再生抑制器
定期沖洗抑制器
監控抑制器性能
系統沖洗:
分析結束后用超純水沖洗30分鐘
再用適當保存液沖洗
確保系統無殘留樣品
檢查記錄:
記錄當日壓力、基線等參數
檢查耗材使用情況
記錄異常現象
清潔工作:
清潔儀器外表
檢查各連接處是否泄漏
清理廢液瓶
系統檢查:
檢查所有管路連接
測試泵的流速精度
校準檢測器零點
部件維護:
清洗進樣閥
檢查色譜柱性能
評估抑制器狀態
數據備份:
備份方法文件和數據
整理實驗記錄
更新維護日志
全面檢查:
檢查所有密封圈狀態
測試系統泄漏
評估基線噪聲水平
深度清潔:
清洗溶劑過濾頭
清潔混合器
沖洗整個流路系統
性能驗證:
運行標準樣品驗證性能
檢查保留時間重現性
評估峰面積精密度
壓力升高:
檢查過濾器是否堵塞
排查色譜柱是否污染
確認淋洗液濃度正確
壓力降低:
檢查是否有泄漏
確認泵工作正常
檢查單向閥狀態
壓力波動:
排查是否有氣泡
檢查阻尼器功能
確認梯度比例準確
基線噪聲大:
檢查接地是否良好
確認淋洗液純度足夠
排查檢測器故障
基線漂移:
確認系統已充分平衡
檢查溫度是否穩定
評估色譜柱狀態
異常峰出現:
檢查系統污染情況
確認樣品是否降解
評估色譜柱壽命
峰拖尾:
檢查色譜柱是否失效
優化淋洗液組成
調整流速
峰分叉:
確認樣品是否過載
檢查進樣技術
評估色譜柱狀態
保留時間變化:
確認淋洗液濃度準確
檢查流速是否穩定
評估溫度影響
系統清洗:
沖洗整個系統
使用適當保存液
確保無殘留溶劑
部件處理:
色譜柱按說明書保存
排空抑制器內液體
保護檢測器光學元件
設備保護:
斷開電源
覆蓋防塵罩
記錄停用狀態
系統檢查:
檢查各部件狀態
確認無霉變腐蝕
測試電源系統
逐步啟動:
先低壓低速啟動
逐步提高至工作條件
延長平衡時間
性能驗證:
運行標準樣品
評估系統性能
必要時重新校準
離子色譜儀作為精密分析儀器,其性能保持依賴于規范的日常操作和系統的維護保養。通過建立完善的使用規程和維護計劃,可以顯著延長儀器壽命,保證分析數據的準確可靠。操作人員應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詳細記錄儀器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問題。對于復雜故障,建議聯系專業工程師處理,避免不當操作造成二次損壞。
微信公眾號
移動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