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老化試驗箱作為模擬自然環境中紫外輻射對材料老化影響的核心設備,廣泛應用于塑料、涂料、橡膠、電子等行業的耐候性檢測。其通過紫外燈管模擬太陽光中的紫外波段,結合冷凝、噴淋系統模擬潮濕環境,實現材料加速老化試驗。設備長期處于高輻射、高濕度工況,若維護不當,易導致紫外燈管衰減、溫濕度控制偏差、冷凝系統故障等問題,直接影響試驗數據準確性。本文從核心部件維護、周期性保養、常見故障預防三大維度,構建紫外光老化試驗箱的系統化維護方案,為實驗室操作人員提供專業指導。
紫外燈管維護(每 200 小時 / 每月 1 次)
燈管清潔:停機并切斷電源,待燈管冷卻后(避免高溫燙傷),用無水乙醇浸濕的軟布輕輕擦拭燈管表面,去除灰塵、油污等雜質 —— 雜質附著會導致輻射強度衰減(實測表明,燈管表面積塵可使輻射強度下降 15% 以上),同時避免使用硬布或刮板,防止劃傷燈管石英玻璃外殼。
壽命監控:記錄每根燈管的啟用時間,普通紫外燈管(如 UVA-340、UVB-313)額定壽命通常為 1600-2000 小時,當累計使用時間接近壽命上,需提前準備備用燈管;若發現燈管兩端出現發黑、閃爍或輻射強度檢測值低于初始值的 70%(通過紫外輻射計在燈管中心正下方 30cm 處測量),需立即更換同型號燈管,更換時確保燈管與燈座接觸緊密,避免因接觸不良導致燈管損壞。
位置校準:更換燈管后,使用直尺測量燈管與樣品架的距離(通常為 50-70mm),確保多根燈管間距均勻(偏差≤2mm),若間距不一致,需調整燈座固定螺絲,防止因輻射不均導致樣品老化程度差異。
濾光片與反光板維護(每 3 個月 1 次)
濾光片檢查:取出設備內的紫外濾光片(若有),檢查表面是否有裂紋、劃痕或老化發黃,濾光片破損會導致非目標波段輻射進入試驗艙,干擾試驗結果,需及時更換同規格濾光片;清潔時用壓縮空氣吹去表面灰塵,再用鏡頭紙蘸取無水乙醇輕輕擦拭,禁止用力摩擦。
反光板清潔:反光板(通常位于燈管上方,用于增強輻射均勻性)易積累灰塵,導致反光效率下降,需拆下反光板,用中性清潔劑(如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重新安裝,確保反光板表面無污漬、無變形,安裝時注意固定牢固,避免試驗過程中松動。
加熱與加濕系統維護(每 1 個月 1 次)
加熱管清潔:斷開電源,拆下加熱管防護罩,檢查加熱管表面是否有水垢、雜質堆積,水垢會導致加熱效率下降、局部過熱燒毀加熱管,可用檸檬酸溶液(5% 濃度)浸泡加熱管 30 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安裝;若加熱管出現變形、涂層脫落,需更換同功率加熱管(通常為 1-3kW)。
加濕罐維護:打開加濕罐排水閥,排空內部殘留水,檢查罐內是否有泥沙、水垢,若水垢嚴重,可加入除垢劑(如食品級檸檬酸)浸泡 2 小時后沖洗;更換加濕罐內的過濾網(若有),確保進水通暢;檢查加濕罐水位傳感器,用干布擦拭傳感器探頭,防止因水垢附著導致水位檢測不準,若傳感器故障,需更換同型號傳感器。
濕度傳感器校準:使用標準溫濕度校準儀,在設備設定濕度(如 50% RH、80% RH)下對比傳感器顯示值,若偏差超過 ±3% RH,需通過設備控制面板的校準功能調整,或聯系廠家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校準,確保濕度控制精度符合試驗要求。
冷凝水循環系統維護(每 2 周 1 次)
冷凝水管路清潔:設備的冷凝水通常通過管路排出,需檢查管路是否堵塞,可打開管路末端的排水閥,用清水沖洗管路,若堵塞嚴重,可用細鐵絲疏通(注意避免劃傷管路);檢查管路接口是否泄漏,若有漏水,需更換密封膠墊或緊固接口螺絲,防止冷凝水泄漏損壞設備內部電路。
循環水泵維護(若為水循環冷凝):檢查循環水泵運行狀態,聽水泵是否有異常噪音(如摩擦聲、振動聲),若噪音過大,可能是水泵軸承缺油,需拆下水泵,添加專用軸承潤滑油(如 3# 鋰基潤滑脂);檢查水泵進水口濾網,清除濾網上的雜質,防止雜質進入水泵導致葉輪損壞。
控制面板與儀表維護(每 1 個月 1 次)
面板清潔:用干布擦拭控制面板表面,去除灰塵、油污,避免液體濺入面板內部,若面板按鍵失靈或顯示異常,需檢查按鍵是否卡滯,用酒精棉片擦拭按鍵觸點,若仍故障,需聯系廠家維修或更換控制面板。
儀表校準:檢查溫度儀表、時間繼電器等顯示是否正常,用標準信號發生器模擬輸入信號,校準儀表顯示值,若偏差超過 ±0.5℃(溫度)或 ±1 分鐘(時間),需調整儀表內部參數,確保儀表精度。
電氣線路與安全裝置檢查(每 3 個月 1 次)
線路緊固:打開設備電氣柜,用螺絲刀逐一緊固電源線、控制線的接線端子,防止端子松動導致接觸不良、發熱燒毀;檢查線路絕緣層是否有老化、破損,若發現破損,需用絕緣膠帶包裹或更換線路,避免短路事故。
安全裝置測試:測試設備的過溫保護、過壓保護、急停按鈕等安全裝置,設定溫度超過過溫保護值(通常為試驗溫度 + 10℃),觀察設備是否能自動停機;按下急停按鈕,確認設備立即斷電,若安全裝置失效,需及時維修或更換相關部件(如溫控器、接觸器)。
試驗艙清潔:試驗結束后,清理艙內樣品殘留碎屑、污漬,用中性清潔劑擦拭艙內壁(通常為不銹鋼材質),再用清水擦凈,晾干后關閉艙門,防止殘留液體腐蝕艙體;檢查艙內樣品架是否變形、松動,若有問題,需調整或更換樣品架。
門封條維護:用干布擦拭門封條表面,去除灰塵、水汽,檢查門封條是否有裂紋、老化,若密封不嚴,可在門封條內側粘貼一層薄海綿條輔助密封,嚴重時更換同型號門封條(需選擇耐紫外、耐老化的硅膠材質);關閉艙門后,用一張 A4 紙插入門縫,若紙張無法輕松抽動,說明密封良好。
輻射強度全面校驗:使用專業紫外輻射計,在試驗艙內不同位置(如四角、中心)測量輻射強度,確保各點輻射強度偏差≤10%,若偏差過大,需檢查燈管是否老化、反光板是否清潔,必要時更換燈管或調整反光板位置。
溫濕度均勻度校驗:將標準溫濕度記錄儀放置在試驗艙內不同樣品位置,設定試驗溫濕度(如 60℃、90% RH),運行 2 小時后讀取記錄數據,確保溫濕度均勻度符合標準要求(溫度偏差≤±2℃,濕度偏差≤±5% RH),若不符合,需調整加熱管、加濕罐位置或清理風道。
排水系統檢查:檢查設備底部的排水總管,確保管路通暢,無堵塞、泄漏;清理排水過濾器(若有),防止雜質堆積導致排水不暢。
整機性能檢測:聯系廠家技術人員,使用專業設備對設備的紫外輻射波長、溫濕度控制精度、冷凝效率等進行全面檢測,確保設備符合出廠標準;對老化的部件(如電線、密封圈、風機軸承)進行更換,避免因部件老化引發故障。
制冷系統維護(若設備帶制冷功能):檢查制冷系統管路是否有泄漏,用壓力表測量制冷系統壓力(常溫下低壓端壓力應為 0.4-0.6MPa,R404A 制冷劑),若壓力過低,需補充制冷劑;清潔冷凝器表面灰塵,確保散熱良好,提高制冷效率。
誤區 1:燈管未冷卻直接清潔或更換
誤區 2:用酸性 / 堿性清潔劑清潔艙體
誤區 3:忽視冷凝水水質
誤區 4:長期不校準輻射強度
微信公眾號
移動端瀏覽